公司新闻
更多- 马来西亚联合国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前内阁部长拿督斯里慕斯塔法一行莅临中马合资公司就中国—马来西亚跨境产业合作创新发展进行研讨2024-09-26
- 新启幕,共辉煌 |中马广场东盟风情街中马餐饮项目开工仪式顺利举行2024-09-26
- 中马合资公司副董事长拿督马汉坤先生拜访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2024-09-26
-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携顺丰数科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进行考察2024-09-26
- 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对接会、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创新推介会在邕举行2024-09-26
-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代表团考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24-09-26
苏州工业园区:永不知足的“学霸”
20年来,以60多平方公里核心合作区为实验室边学边练,苏州工业园区从一片水乡沼泽发展成一座“非凡城市”。它是怎么做到的?
学习、借鉴
检索“苏州工业园区”,不消点开几个网页,就能把它和“学习”“借鉴”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有了课题,苏州人把老师请了进来——1994年,中新两国“订制”的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园区破蒙上起了“洋学堂”。
“学霸”有学习“神器”,园区的“神器”是“借鉴办”。它是园区为学习外国经验而特设的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学习新加坡经验办公室主任谈小汶说,借鉴办是一个转换器,让一批批热血沸腾的建设者与国际先进经验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借鉴办的一张表格列出了20年来160多批3000多人次的学习内容,最高峰时几乎一年365天都有园区人在新加坡学习。
园区老干部至今记得当年的“五步法”:一是预习,研究消化新方提供的资料;二是留学,派出优秀人才赴新培训;三是手把手教,新方派人参与园区开发管理;四是就地学习,请中新双方专家在苏州授课;五是实验,把借鉴成果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在园区实行。
据介绍,“老园区”当年都有过买书恶补的经历。管理学、财政学……最疯狂的时候,有人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籍。
不少地方羡慕园区的“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有前瞻性、有强制性。园区招商局长钟波等人说,园区追求专业。因为只有足够专业,掌握行业发展的未来,才不会受“长官意志”等影响。
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的经济总量。作为试验田,园区在服务外包、股权投资、跨境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取得突破,其中有17项政策已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然而,园区人却觉得曾经的领先已不足道。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说,透过国际经验更早看到发展趋势,园区就要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
发展、飞地
经过20年学习、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收获颇丰”、“经验不少”。园区开辟新的“实验基地”,一边继续发展,一边传授经验。2006年,园区与江苏宿迁共建第一个开发区。
顾玉坤从园区被派到宿迁任副市长兼苏宿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刚到当地,苏州干部和宿迁干部之间就“摩擦”不断。园区从新加坡学到的真经是“规划即法”,但当年在苏宿园区,一些重大项目因不符合规划被拒绝时,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的宿迁干部坐不住了。
“当地急于上马项目加快发展进程,这一点苏州干部也曾感同身受,但发展需要耐心。”顾玉坤说。为此,苏州干部领着宿迁干部到苏州园区和新加坡实地考察学习上百次,通过案例式、体验式教学,让宿迁干部心悦诚服。
为化解“摩擦”,苏州园区展现了耐心和担当。当时电信公司不愿拉电缆、燃气公司不给铺管道,园区出钱在苏宿园区一片农田上按照“八通一平”标准搭基建,创立了“苏北典范”——不少企业惊诧于落户苏宿工业园马上就能通水通电。
苏州园区国资办副主任丁琦说,在宿迁从事开发的前五年,园区基建投入超8亿元,独自承担风险,直到近年才盈利。
丁琦说,苏州干部高兴地看到,苏宿工业园创下了30多项“宿迁市第一”,工业企业外资投资比例达50%,实现工业投资强度326万元/亩。
之后,苏州工业园区又在江苏南通、苏州相城、安徽滁州及新疆霍尔果斯培育了“五朵金花”。这些地区的干部对园区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认同。
“苏州人给滁州带来了一场革命式冲击。”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杨东坡感慨道:从前不少开发区是不管需求搞建设、不计成本搞项目、不顾长远卖土地。苏州工业园区带来的做法是以市场为主导,将科学的开发模式整体移植。
截至目前,苏州园区走出去开发建设的“飞地”面积已有228平方公里,相当于在园区之外又建了一个园区。不少地方干部坦言,“有苏州送来的老师,比给我们几千万的资金都强”……
未来、互鉴
“中新两国订制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环境。”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园区如饥似渴地学习,做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园区将继续肩负着为国家探路的使命。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减速换挡期,这种“阵痛”园区早在十年前就体会到了。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韩江说,2004年以来,以创新为核心,园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已发生质变。
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杨知评说,这里通过打造活力园区、智慧园区、法治园区、平安园区、包容园区、幸福园区的“六个园区”,吸引着高层次人才不断积聚。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童友之说,园区便捷的生活和产业服务正勾连起一个个创新社区,“在这里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有可能谈成千万元项目。”
创新社区培养出的新生企业正在形成产业生态圈。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希军说,创新正触发科技链、投资链、人才链间的化学反应。2013年,园区新兴产业产值达2213亿元,贡献56.3%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新方副总裁林敬文说,苏州和新加坡未来能够共享的东西越来越多,双方已进入切磋、互鉴和共同成长阶段,这也是双方共同的使命。
“开启学习模式,保持学习热情,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王翔说。